1970年 兩大傘業巨頭合併

70年代初,現任的kobold總經理Max Wang,在當時台灣一家Bosch鏡頭公司工作,遇見了Rainer Hoffman,由於志同道合,因此建立了深厚情誼,奠定兩人日後合作基礎。在當時三大主要傘具廠商為K&R、Bremshey和Bauer。1974年Bremshey(Knirps最初經營者)在台灣建立工廠,而Hoffman於1977年結束鏡頭公司工作加入Bremshey成為總經理並任命Max Wang為副總經理,直到1979年K&R收購Bremshey,三大傘業的兩個品牌正式合併。

1939年 二戰爆發,kobold淪為軍工廠

戰爭爆發前,摺疊傘的生產愈來愈重要,而公司穩定進步的發展,成為了全世界手工質量第一的國際市場名聲。但戰爭爆發後衝擊了kortenbach和 Rauh的公司 願景,工廠除了生產傘具的產品之外也生產其他軍工配件,1944年工廠遭到嚴重破壞,而到美軍佔領後將其關閉。

1937年 守護精靈形象的品牌kobold誕生

Kobold在德國鄉野傳說是一隻帶來幸運的家庭小精靈,而只要一點牛奶或麵包放在窗邊供養,感謝牠們,就可以帶來幸運,而牠們能隨意變化形體,如影隨形的跟隨守護人類,而平時居於山洞,也被認為是礦工與其他地下工作者的守護神,而「守護」正是創始人kortenbach的理念,因此K&R選擇了kobold作為自己的品牌名稱。

1897年 世界第一把可伸縮的自動傘發明

K&R公司迅速發展,而當時德國擁有許多科學機械人才,製傘工廠不斷的擴大,而kobold初代的頂尖設計師Fritz Worring,在某天的下雨早晨,看見一位老太太在屋簷下兩手提著籃子收傘十分不便,Fritz心想,如果傘可以縮小,方便放置籃子裡就不會有這樣不便,因此在工廠裡不斷設計與實驗測試,終於成功製作了世界第一把自動摺疊傘的雛形。